【编者按】生命的长短,从来不只是数字的游戏。当我们惊叹于女性普遍比男性长寿的事实时,科学正在揭开染色体深处的奥秘。最新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通过对1000余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全面分析,首次从跨物种角度证实:拥有双X染色体的个体确实更具生存优势。这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两性在进化长河中的生存策略。雄性为繁衍付出的代价,雌性与生俱来的基因保险,都在诉说着生命延续的不同路径。让我们跟随这项突破性研究,探寻藏在染色体里的长寿密码。

女性往往比男性活得更久。传统解释认为:男性吸烟更多、饮酒更甚、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行为。

但无论身处哪个国家或世纪,这种寿命差距始终存在,暗示着更深层的原因正在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女性的相对长寿可能部分源于拥有双X染色体——这种冗余配置能保护她们免受有害基因突变的影响。

今日发布的一项迄今最全面的跨物种研究,通过对1000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两性寿命差异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理论。

"从人类视角看,女性几乎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更长寿,这确实非同寻常,"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进化人口学家约翰娜·斯塔克表示,"因此我们想从更广泛的生物分类学视角进行探索。"

让我们快速补上一堂动物生物学课: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性别通常由X和Y染色体决定。拥有双X染色体的是雌性,携带X和Y染色体组合的则为雄性。

但鸟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恰恰相反。雌鸟拥有一对异型性染色体,雄鸟则拥有同型配对。(在这类性别决定系统中,科学家用W和Z字母表示,雌鸟为ZW组合,雄鸟为ZZ组合。)

"异型性别假说"认为,当女性某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异常时,细胞还有备用方案可依赖。

但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缺乏这种后备支援。Y染色体单独存在时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费尔南多·科尔切罗指出:"男性一旦出现任何有害突变或缩短寿命的变异,根本没有备份系统。"

研究团队收集了528种哺乳动物和648种鸟类在动物园中的寿命数据,发现近四分之三的哺乳动物雌性比雄性活得更久。

而在鸟类中,68%的物种呈现雄性更长寿的特征,这正好与其染色体构成相吻合。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副教授保·卡拉索评价道:"这项研究通过涵盖1000多个物种,成为该领域最全面的论证。"未参与研究的卡拉索称赞:"这是对该领域的重要贡献。"

不过研究者强调,染色体并非全部答案。科尔切罗和斯塔克指出,科学家尚不清楚X和Y染色体上哪些基因对长寿至关重要。

"研究生理机制要复杂得多,"科尔切罗坦言,"这些机制可能因物种而异。"

动物的体质和行为同样关键。研究发现,需要通过增强体格或冒险行为来争夺配偶的雄性(多见于非一夫一妻制物种),往往比同种雌性寿命更短。

科尔切罗解释,如麋鹿的长角、大猩猩的健硕肌肉等雄性特征虽能"帮助它们繁衍后代,但往往需要以自己的寿命为代价"。

总有些物种在挑战常规:

狐猴虽性伴侣混杂,两性寿命却相差无几;雌性鹰、雕和秃鹫尽管体型大于雄性,寿命反而更长。

"猛禽类的规律完全颠倒,"科尔切罗说,"仍有大量未知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