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世界目光聚焦加沙,一场更隐蔽的地缘变革正在约旦河西岸悄然上演。以色列政府今年以雷霆之势推进多项曾被搁置的敏感政策,从加速定居点建设到重启土地登记,从军事接管难民营到纵容定居者暴力,每一步都在重塑这片土地的归属。内塔尼亚胡直言“巴勒斯坦国不会建立”,右翼政客更将E1区域称为“掌控领土的命门”。随着特朗普政府采取放任态度,国际社会谴责声浪如同撞向铜墙铁壁。这片被《奥斯陆协议》划分的ABCD区域,正见证着居民证件的失效、橄榄园的强占与千年游牧民族的流离失所。当军车碾过难民营的断壁残垣,当定居者旗帜插上最后的水源地,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坍缩——这不仅是土地之争,更是一场关于历史叙事与未来主权的无声战争。

以色列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惊人举措,以确保其对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即便不是全部)被占领土的永久控制,其中包括政府此前因过于敏感而暂缓实施的措施。

当全球目光聚焦加沙战事时,内塔尼亚胡政府与实地定居者正在面积更大的西岸重塑现实——这片土地被许多以色列人视为犹太民族历史家园,却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作未来巴勒斯坦国的核心。

随着多个西方主要国家上周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政府正权衡是否以正式吞并西岸部分或全部领土作为回应,此举将被广泛视为对国际法的践踏。

以色列议会今年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吞并该地区的非约束性动议。

吞并议题可能于今日内塔尼亚胡在华府与特朗普会晤时被提及,后者已明确表示反对。

内塔尼亚胡政府及其定居者盟友正在为最终延伸以色列主权至西岸铺路。

过去一年间,以色列已:

- 以破纪录速度批准新建犹太人定居点,同时定居者建立了空前数量的非正式前哨站,这些据点往往事后获得政府追认

- 推进搁置数十年的项目,包括开发耶路撒冷东部大片土地的计划,该方案可能通过将西岸一分为二粉碎巴勒斯坦建国梦想

- 批准重启六十年前暂停的西岸土地登记计划,可能迫使巴勒斯坦人出示以色列建国前的地契证明所有权,否则面临土地没收风险

- 首次命令以色列军队长期部署至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些区域根据1993年《奥斯陆协议》本应完全由巴方控制,行动导致数万居民流离失所

- 支持激进定居者针对巴勒斯坦人及其财产的急速升级的袭击,当地居民与人权活动家指称其目的在于驱逐巴勒斯坦人离开故土

这些事态共同构成了自1967年战争从约旦夺取西岸以来,该地区最深刻的变革。当时犹太定居点很快在这片被占土地扎根。

多重事件汇流导致当前局面:以色列政治急剧右转;坚定支持内塔尼亚胡且同情定居点活动的美国政府当选;国际社会在遏制以色列行动方面展现出的无力,尤其在加沙战争中更为明显。

内塔尼亚胡宣称,以色列行动旨在阻挠巴勒斯坦民族抱负,确保这片他称为“犹地亚和撒玛利亚”的领土永远掌握在以色列手中。

“巴勒斯坦国不会建立。这里属于我们。我们将守护我们的遗产、我们的国土与我们的安全,”他九月中旬在某定居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直言。

巴勒斯坦人与人权组织一致认为,以色列在西岸不断扩张的存在,配合恐吓巴勒斯坦居民并迫使其迁移的政策,正在固化以方对该地区的长期控制。

“他们企图制造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这就是目标,”西岸保护联盟负责人、美国人权律师阿莱格拉·帕切科指出,“现在不止是建设,更开始清空这些区域并进行人口转移。”

解缚的定居点

尽管国际社会长期视西岸犹太定居点为非法,美国政府直至近年仍视其为和平障碍,但自内塔尼亚胡极右政府2022年执政以来——尤其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南部后——定居点扩张急剧加速。

去年,定居点运动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战略家、财政部长贝扎勒尔·斯莫特里赫将西岸部分地区的民事管理权从军方转移至国防部由其监管的特定文职官员。

以色列定居点管理机构Yesha委员会主席以色列·甘兹表示,这项改革大幅简化了西岸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解决了大量难题”。

甘兹在访谈中列举已启动的重点项目:受阻30年的工业区、新建太阳能设施、贯穿西岸主干道60号公路的拓宽工程。

以色列和平组织“即刻和平”的约纳坦·米兹拉奇透露,政府五月决定在全西岸新建22个定居点——这是《奥斯陆协议》以来单次批准数量之最。

他补充说,今年推进的2.4万套住房单元是此前年度纪录的两倍。在这些行动前,已有约50万以色列人居住在近150个西岸定居点。

违反以色列法律建立的非正式前哨站——最初可能仅是简易结构或活动房屋——正在快速蔓延。

这些据点往往最终获得政府认可,发展为正式定居点。

米兹拉奇指出,今年已设立60处此类前哨,速度是两年前年均水平的八倍。

为强化控制,政府五月决定重启《奥斯陆协议》规定完全由以方控制的C区土地登记程序。

斯莫特里赫称这是对该地区承担“全部责任”的第一步。

尽管政策变更尚未生效,以色列人权组织Adalah警告这可能引发“巴勒斯坦土地的大规模没收”。

割裂西岸

搁置三十年后,以色列今年北半球夏季推进了被广泛视为改变西岸格局的E1计划。

这项1215公顷山地开发项目将连接耶路撒冷与东部大型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

该计划由拉宾总理于1995年首次提出,历届以色列政府因国际反对而搁置。

美国等国担忧其将通过隔离巴勒斯坦主要人口中心将西岸割裂为二,从而破坏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领土连贯性。

对内塔尼亚胡及其盟友而言,这正是关键所在。

在特朗普政府未表异议的情况下,以色列政府经过快速审查程序于八月底最终批准E1计划。

根据规划,政府将投入近10亿美元在E1区域新建3400套住房,另扩建马阿勒阿杜明4200套住房,辅以基础设施支持,使其现有4.2万人口近乎翻倍。

右翼政客与定居者盟友称其具有巨大象征与战略意义。

“E1处于核心枢纽,连接着犹地亚和撒玛利亚的东南西北,”定居点倡导组织Regavim国际部主任娜奥米·卡恩强调,“掌控这里就等于掌控整个领土。”

当地巴勒斯坦居民表示该项目将给社区带来灾难,部分原因是5.5万人口的埃扎里亚镇将被包围,导致出行困难及商业命脉断裂。镇长哈立勒·阿布·里什警告这座商业枢纽将沦为“死城”。

联合国警示可能因E1开发被驱逐的18个贝都因社区中,首个社区已收到以方拆毁令。

“真不知该去向何方,”家住埃扎里亚旁山坡破败棚屋的法耶兹·希尔什叹道。

欧洲国家谴责E1计划批准,特朗普政府却持不同立场。

“我们不会指使以色列,也不会干涉,”公开支持西岸犹太定居点的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八月向Galatz电台表示。

强占难民营

西岸北部图勒凯尔姆难民营的残垣断壁与死寂氛围,见证着另一个重大转变。

去年冬季以色列军队入侵图勒凯尔姆、努尔沙姆斯及杰宁第三座难民营,导致约4万居民流离失所。

八个月过去,军队仍未撤离。这是以军首次长期占据三十年前移交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城镇区域。

根据《奥斯陆协议》,西岸人口密集区属A区由巴方管理,B区由以巴共管,C区由以方单独管理。

以国防军匿名官员称军事行动旨在清除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并拆除其埋设于窄道下的爆炸装置。

该官员补充,以军驻守难民营是为防止西岸其他地区武装分子重整旗鼓,并称行动开始后西岸袭击事件减少三分之二。

巴方官员、联合国及以国防军证实,期间军队拆毁数百住宅楼,在三大难民营开辟宽阔通道供军车通行。若军队撤离,数千人将无家可归。以国防军官员未给出撤离时间表。

“从难民营到西岸部分地区的袭击,皆源于以色列全面控制西岸的规划,”图勒凯尔姆省长阿卜杜拉·卡米尔将军指出。

通过铲平这些社区,以军正在北西岸制造根本性改变,清除存在数代的难民营——这些营地长期提醒着世人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数十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或被逐出家园的历史。

36岁的穆罕默德·阿拉里耶三月携家带口逃离图勒凯尔姆难民营边的住所。

近日黄昏,他冒险步入难民营街道,凝视着扭曲钢筋与破碎水泥的废墟。破碎生活的残迹——花纹床垫、粉色桌布——散落在空荡破损的公寓楼前。

升级的定居者暴力

过去两年间,定居者对西岸巴勒斯坦人的袭击激增。

以色列与国际人权组织指出,这些攻击常以驱逐村民、扩张犹太存在为目的。人权律师帕切科表示,期间仅以方管理的C区就有3000人因袭击逃离家园。

联合国核实今年前七个月发生927起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定居者袭击。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多个监测组织称每日事件多到难以统计。

人权组织与巴勒斯坦目击者称,这些时而致命的定居者袭击往往在以色列官员与安全部队知情甚至支持下发生。

“我们目睹事件数量、残暴程度、参与定居者人数的激增——更重要的是军队参与这些事件的方式,”以色列人权组织B"Tselem的亚伊尔·德维尔指出。

他补充道:“可见持枪士兵参与抢劫…或袖手旁观,目睹一切暴力却无动于衷。”

以国防军官员称士兵应干预阻止西岸“任何形式的暴力”,若未行动则“由指挥官处理”。

自从两年前定居点运动极右翼支持者、国安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放宽枪支限制后,定居者进一步武装自己,不时闯入巴勒斯坦村庄与农田威胁攻击居民。

本·格维尔因煽动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遭多个西方政府制裁。

他称“制裁吓不倒我”,并辩称增加平民持枪是应对恐怖袭击的自卫必要措施。

在西岸约旦河谷的因希勒韦,达拉格玛家族不知还能坚守多久。

卡德里与萨拉说,在定居者偷走70头牛并封锁村庄泉水后,他们仍与成年儿子留守岩谷。

邻近定居点保安重伤其女婿后,他们仍未离开。

当定居者血洗前方巴勒斯坦社区屠杀百余只绵羊,导致居民惊恐逃离留下鬼村时,他们依然坚守。

上月士兵捣毁其房屋与原始乳品作坊。

以国防军称此为“基于安全理由对若干非法建筑的执法行动”。全家现栖身于破旧防水布下,年轻定居者已在因希勒韦四周插满以色列旗帜。

“现在轮到我们了,”他们21岁的儿子伊哈卜·达拉格玛说,“他们正朝我们来。我们是这里最后的社区。”

——特拉维夫利奥尔·索罗卡、西岸图勒凯尔姆海迪·莱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