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rf)

【编者按】这份触目惊心的研究报告揭开了自杀遗书中最沉痛的情感密码。当生命走向终点,那些未竟的亲情牵绊化作纸上最后的波纹。数据显示2013-2020年间十余万悲剧背后,父母与子女的羁绊成为最常出现的词汇,而不同自杀类型背后更隐藏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轨迹。谋杀后自杀者字里行间奔涌着愤怒与焦虑,普通自杀者则更多流淌着爱与歉疚。这些用生命写就的文字,既是社会压力的晴雨表,也是家庭关系的透视镜。当我们凝视这些数据时,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百分比,更是无数个在绝望中挣扎的鲜活灵魂。

最新研究发现,在2013至2020年间的自杀遗书中,"为人父母"既指自己的双亲也指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成为最常出现的情感表达。

韩国自杀预防基金会与科学技术院联合分析了数百封遗书,精准捕捉到这些浸透血泪的高频词汇。

"母亲"相关称谓以522次的出现频率占据所有名词的3.5%,"父亲"以414次提及占据3%。这些数据犹如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逝者最后的心门。

在246封杀人后自杀者的绝笔中,母亲被提及246次(3.5%),父亲149次(2.1%)。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撕裂的家庭纽带。

虽然两类遗书都最常提及父母,但其他高频词却透露出不同境遇:"金钱"在杀人后自杀者的遗书中占比1.7%,折射出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

而在普通自杀遗书中,"世人"(1.7%)、"儿子"(1.6%)、"言语"(1.6%)和"家庭"(1.2%)构成了复杂的情感拼图。

研究深入剖析了字里行间的情感脉络:杀人后自杀者充斥着愤怒、焦躁与不信任。杀害子女者多提及子女健康问题,杀害父母者则聚焦照护压力,而经济困境是共同痛点。

相比之下,普通自杀遗书更多流淌着爱意、感恩与不舍,如同最后的温柔告别。

2013-2020年韩国共有102,538人自杀,其中416人属于杀人后自杀。杀害子女后自杀者中37.1%为30世代,35%为40世代;杀害父母后自杀者中40%为50世代,34.3%为40世代。

若您或身边的人正面临心理危机,请立即拨打韩国保健福祉部援助热线109,24小时全年无休。英语服务可要求配备翻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