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约车巨头再陷歧视风波!美国司法部一纸诉状将Uber推上风口浪尖,指控其长期系统性歧视残障人士。当科技便利变成选择性服务,当服务犬成为拒载理由,这场高达1.25亿美元的天价诉讼撕开了共享经济温情面具下的残酷现实。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关乎千万残障群体尊严的战役。究竟是企业价值观偏离,还是行业通病?让我们透过司法文件,看清那些被车轮碾过的平等权利。

司法部正式起诉网约车巨头Uber涉嫌歧视残障人士,指控该公司"惯常性"拒绝为携带服务犬及折叠轮椅等助行设备的乘客提供乘车服务!

这场在北加州地区法院提起的诉讼,要求为遭遇此类歧视的乘客争取1.25亿美元(约合8亿人民币)的天价赔偿!

检方直指:这个全美最大共享出行平台及其司机"惯常性拒绝服务残障人士",公然违反《美国残疾人法案》第三章——该法案明确禁止公共接待场所和商业设施的歧视行为。

更令人愤慨的是,Uber竟对"被非法拒载"的乘客加收"违规附加费":既收取服务犬掉毛的清洁费,又照扣取消费用!

诉状还揭露:该公司拒绝为残障乘客调整政策,包括禁止需要特殊照顾的乘客乘坐前排座位。这种僵化操作导致乘客严重延误、错过重要预约,甚至被迫滞留恶劣天气中!

"盲人乘客带着服务犬屡遭Uber拒载的日子该结束了!"司法部民权司助理检察长哈米特·K·迪隆掷地有声:"本次诉讼就是要终结这种顽固的歧视,让残障人士真正享受出行便利。"

除1.25亿赔偿外,检方要求法院强制令:责令Uber更新政策符合残疾人法案、对全体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并支付民事处罚金。这场关乎平等的战役,正在改写共享出行行业的服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