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 Byung-ki (R), floor leader of the ruling Democratic Party, speaks with Finance Minister Koo Yun-cheol during a party-government consultation at the National Assembly in Seoul on Tuesday. (Yonhap)

【编者按】 在企业经营与司法边界的博弈中,韩国政坛正掀起一场关乎商业活力的制度变革。当董事会决议动辄面临刑事追责,当企业家在灰色地带战战兢兢,这道横亘在创新与风险之间的"背信罪"高墙,终于迎来破冰时刻。执政党与政府联手推动刑法修订,绝非对违法行为的纵容,而是试图在保护股东权益与释放企业动能间寻找精准平衡。从"刑责威慑"转向"民事赔偿"的监管思路转变,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体对营商环境优化的集体焦虑。这场企业松绑与司法谦抑的制度改革,或将重塑东亚商业文明的法治底色。

执政党共同民主党与政府周二达成共识,将推动废除刑法中"背信罪"条款,以减轻企业正常经营决策的法律负担。共同民主党院内代表金炳基在由财政部长、法务部长等高级官员参加的经济处罚合理化特别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金炳基明确表示:"共同民主党与政府已决定着手废除背信罪条款。"他强调,"实现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合理化,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公众权利,助力民生经济发展。"

这位执政党领袖指出,过度经济处罚已导致企业正常经营决策被刑事化,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与投资活力。他承诺将完善制度设计,确保在废除条款的同时,对重大犯罪行为形成有效法律震慑。

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同步表态,政府将在减轻企业行为刑事处罚的同时,强化相关经济责任追究机制。

"政府将把轻微行政违规行为转为罚款处理,切实减轻社会负担。"他补充说明,对于可通过行政措施纠正的违规行为,将全面纳入行政处置范畴。

此项改革源于商界对《商法》修订案的持续担忧。新修订条款将董事会成员受托责任扩展至全体股东,工商界普遍认为该法条适用范围过宽、标准模糊,可能导致企业高管因存在争议的经营决策面临过度追责与刑事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