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保守党政客在选举前抛出“退群”欧洲人权公约的震撼弹,这场看似突然的政治博弈背后,暗藏着怎样的权力密码?从丘吉尔亲手参与缔造的战后人权保障体系,到如今成为移民争议的角力场,这部诞生于战争废墟的公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脱欧余波未平,北爱尔兰和平协议与难民遣返难题相互纠缠,英国政坛的这场“人权公约攻防战”已然超越法律范畴,化作测量民意的温度计。在改革党紧追不舍的民调压力下,保守党此番豪赌究竟会打开潘多拉魔盒,还是成为扭转选情的胜负手?让我们穿透政治修辞的迷雾,审视这场牵动千万人命运的制度变革。

保守党领袖凯米·巴德诺赫放话:若赢得大选,将退出关键人权条约!

就在保守党年会前夕,巴德诺赫突然宣布退出《欧洲人权公约》的震撼决策,瞬间引爆政坛。

尽管多年來众多 Tory 议员对该公约及人权法院积怨已久,但让英国直接“退群”从未被列入正式党纲。

这记重拳源自影子检察总长沃尔夫森男爵的一份深度评估报告,直指英国留在公约内的利弊得失。

这份近200页的报告中揭露:ECHR已在多个领域严重掣肘政府决策!

报告痛陈公约不仅削弱政府处理移民问题的能力,更可能阻碍气候变化政策推进,甚至影响政府优先保障本国公民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权力。

但沃尔夫森男爵也警告:退出ECHR绝非解决近年所有难题的“万能灵药”。

此前改革党早在8月就放话称若执政将带领英国脱离公约。

随着改革党在民调中步步紧逼,保守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ECHR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部诞生于1950年代的公约,凝结着丘吉尔等战后领袖的血泪教训,旨在保护民众免遭严重人权侵害。

18项核心条款构筑起生命权、禁止酷刑、公平审判、私人与家庭生活保障及言论自由等坚实屏障。

自1980年以来,英国29起移民遣返案中,有13起因援引该公约而被叫停!

政治漩涡中的人权公约

退出决定将直接冲击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这份维系北爱尔兰和平的基石性文件。

工党近日正重新审视公约第3条(禁止酷刑)与第8条(私人及家庭生活权)的司法解释,这些条款屡次成为阻止遣返的利器。

自民党与绿党则坚定站在维护公约的阵营。

下一次大选鏖战要等到2029年,但人权公约的存废之争,早已拉开腥风血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