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大法官名额翻倍与检察体系分家争议持续升温
司法机构与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对峙周三急剧升级,该党以破天荒的动议强行通过传唤最高法院院长赵浩益出席国会听证会。
保守派反对党国民力量党集体抵制投票,怒斥此举是对三权分立的致命打击。
争议爆发的同时,李在明政府正全力推进司法系统大手术,计划将检察厅的起诉与侦查权拆分给两个新机构,并大幅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编制。
执政党质疑赵浩益在6月3日大选前数周操纵最高法院,推翻下级法院对李在明违反选举法案件的无罪判决并发回重审。有批评指出该判决异乎寻常地踩着法定时限快速出炉,疑似刻意打压李在明选情。
共同民主党议员更进一步爆料,称赵浩益私下向前总理韩悳洙保证"最高法院自会妥善处理"李在明案件。议员朴晟辰指控这番对话发生在4月7日的午餐会上,当时宪法法院刚裁定维持前总统尹锡悦弹劾案,触发提前大选。
赵浩益通过法院行政处罕见发表声明全盘否认:"我从未就本案会见韩前总理或任何外部人士。"
但执政党攻势不减。党鞭郑清来等高层要求赵浩益引咎辞职,指控其用拖延审判的手段包庇尹锡悦阵营的戒严计划败露者。发言人朴洙贤直言赵浩益"已丧失首席大法官资格",敦促其接受全面调查。
国民力量党愤然反击,痛批这是赤裸裸的司法劫持。院内代表宋彦锡厉声疾呼:"9月30日将成为三权分立沦陷之日。"首席发言人崔恩淑斥责执政党说辞是"编排的政治闹剧",警告捏造证据破坏司法独立"等同国家犯罪"。
尽管共同民主党坚称听证会是清算"选举干涉"的必要程序,国民力量党断定这是弹劾前奏,旨在架空赵浩益并提拔文在寅政府任命的副院长。
李在明司法改革风暴全解析
李在明总统及其政党力推司法系统全面改革,包括最高法院大法官名额近乎翻倍,以及将检察厅拆分为分别负责公诉和侦查的独立机构。
共同民主党起草的《法院组织法》修正案拟将大法官编制(含院长)从14人扩至26人。新法官分三年递增,每年新增4人,法律设一年缓冲期后生效。若全面实施,到2029年最高法院规模将达现役近两倍。
这意味着李在明任期结束时可能任命26名大法官中的22人,包括10名2030年前退休法官的接替者。法律界对此深表忧虑,警告这将加剧政治力量对司法的渗透。
宪法规定"法官资格由法律确定"。院长经国会人事听证后由总统任命,大法官由院长推荐并经国会听证后由总统委任。大法官须年满45岁且具备20年以上法官、检察官或律师资历。
执政党以案件积压为由强调扩编必要性。据法院行政处统计,去年最高法院收案近3万件,含约1.3万件民事上诉和2.5万件刑事上诉,平均每位大法官年处理超2000案。
大韩律师协会5月声明支持扩编,称这是"缓解上诉系统堵塞、保障公正审判权最现实直接的方案"。
但高丽大学法学院教授车珍雅犀利指出:"李在明任内独自任命全部12名新增法官的事实,本身已侵蚀最高法院的政治中立性与独立性。"
"若扩编真为解决案件积压,理应先强化下级法院审判质量以降低上诉率。"
由各级法院推选法官组成的代表委员会将于今晚讨论司法改革方案。
该修正案6月已通过法制司法委员会小组审议,正等待全体会议表决,但国会最终通过时间表尚未明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