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rf)

【编者按】在消费降级与环保意识双重浪潮下,二手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业格局。曾经散落在社区角落的闲置交易,如今被科技平台装进标准化流程,化作千亿级赛道。韩国市场的剧变犹如一面棱镜——从个人闲鱼卖家的C2C集市,到巨头下场搭建全链条“官方回收站”,短短四年规模激增43万亿韩元。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在精致穷与可持续之间的精准平衡。当本土市场渐趋饱和,出海成为必然选择,但跨境征途中的文化适配与盈利难题,依然是企业需要破解的生死棋局。这场关于旧物新生的商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价值”的流动轨迹。

企业主导的“再商业”浪潮加速奔涌,老牌P2P玩家集体扬帆出海

韩国的线上二手交易市场,曾是由消费者自发形成的交易网络,平台方仅提供支付保障和基础防骗审核等有限监管。

如今这个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商业化——根据韩国互联网振兴院数据,今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膨胀至43万亿韩元(约306亿美元),较四年前近乎翻倍。

零售平台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从点对点交换到企业化运营,所有玩家都在争夺这块蓬勃发展的市场蛋糕,尤其在囊中羞涩的消费者纷纷转向二手商品或转卖旧衣回血的当下。

零售巨头加码入局

与传统C2C市场不同,新入局者正将“再商业”(收购二手商品进行转售的业务)打造为标准化模式,精准对接既追求便利又崇尚节俭的新消费群体。

八月,韩国最大线上时尚平台Musinsa推出官方二手服务Musinsa Used,提供从取件、清洁、拍摄、定价到配送的全流程转售服务。

短短两周内,该服务已吸引超1万名卖家,向全国寄出逾3.4万件收纳袋用于回收二手物品。

业内观察家将其初期势能归功于一站式便捷体验。

“企业主导的转售为市场注入了全新的稳定性和信任感,”某业内人士指出,“若能从内需市场延伸至全球买家,完全可能培育出独立的出口产业。”

无独有偶,时尚零售商LF集团在九月推出L RE:Market转售平台,支持顾客用旧衣物兑换购物积分,并由企业全程管控转售链条。

其他巨头也借助自身生态布局二手赛道。

Naver旗下平台Kream将原本的精品专区升级为古着分类,依托关联奢侈品平台CHIC直接采购货源,强势切入高端转售市场。

零售巨头Coupang则通过旗下奢侈品电商R.Lux引入Farfetch认证二手商品。虽然尚未设立独立转售分类,用户搜索“二手”即可发现相关清单。

“鉴于Farfetch长期经营奢侈品二手业务,我们正将其与R.Lux系统整合,待运营稳定后将逐步扩大二手商品规模,”Coupang相关人士透露。

先行者转型求变

曾开创行业先河的韩国头部转售平台,正在本土市场与海外战场开启双重变革。

长期专注C2C交易的Joonggonara于四月进军B2C领域,新建的专业卖家支持中心提供订单配送管理及实时结算服务。

但真正经历颠覆性变革的是当红二手应用Karrot——其转型步伐迅猛而彻底。

依托超4000万用户基础,Karrot正进化成超越二手交易的全场景生活生态,试点业务涵盖持牌经纪人房产挂牌、零佣金外卖市场等多元服务。

在跨境拓展中,Karrot已登陆四国市场,其中加拿大表现最为亮眼——今年初当地用户突破200万。为推进本土化,平台特别推出AI清单撰写、智能定价建议等定制功能。

“韩国市场趋近饱和,平台出海已成必然,”业内人士分析道,“随着韩流文化全球走红,价格敏感度较低的二手商品尤其具备吸引力。”

尽管新业务发展迅猛,但最终成效仍存变数。

去年Karrot单体营收达1891亿韩元,同比增长48%,营业利润激增3.8倍至376亿韩元。但合并海外子公司报表后,营业利润骤降至25亿韩元。

另辟蹊径的Bungaejangter选择与Harumio、Bringko等跨境平台合作,依托第三方物流与电商系统推进出海。

该平台九月跨境转售服务的月活用户突破200万,同比激增五倍。受K-pop小卡、玩偶周边驱动,上半年跨境交易额与订单量分别增长333%和345%。

“这一里程碑证明我们的全球平台正在成功构建再商业生态,”企业负责人表示。

但和Karrot类似,搭乘韩流东风的增长叙事仍充满不确定性。去年Bungaejangter虽实现449亿韩元营收(同比增长31.5%),却录得196亿韩元营业亏损,连续五年深陷赤字。

随着跨境直购热潮持续升温,行业呼吁将进项税抵扣制度延伸至二手交易领域。该制度允许企业在无正式发票时抵扣部分采购增值税。

“若政策落地,韩国再商业产品在海外市场将更具竞争力,”业内人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