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文学殿堂的聚光灯再次投向中欧,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伊的加冕让世界文坛为之一震。这位被苏珊·桑塔格誉为"末日大师"的作家,用他绵延不绝的长句与荒诞诡谲的叙事,在文明废墟中掘出艺术最后的尊严。他的文字既是锋利的解剖刀,刺穿现代社会的华丽表象;又是暗夜里的星火,为濒临熄灭的灵魂保留温度。在这个被算法支配的时代,诺贝尔奖对纯文学的坚守犹如一记惊雷——原来仍有写作者在用母语构筑抵抗虚无的堡垒,仍有读者在字里行间追寻美与崇高的永恒光芒。

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授予被视作匈牙利当代文坛巨擘的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伊,这位作家的作品始终探索着后现代反乌托邦与人类忧郁症结。

瑞典文学院盛赞其"在末日恐惧中仍坚守艺术力量的震撼性先知创作"。

面对诺贝尔基金会采访时,71岁的作家难掩激动:"能与众多文学巨匠比肩,让我获得用母语匈牙利语持续创作的磅礴力量。"

文学院特别提及卡撒兹纳霍凯伊1985年的处女作《撒旦探戈》,这部描绘匈牙利乡间贫民群像的小说当年便引爆文坛,至今仍是其代表作。

这部被称作"文学奇迹"的作品,将一群被遗忘在匈牙利荒原的绝望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卡撒兹纳霍凯伊延续了从中欧文学传统一脉相承的史诗气质,从卡夫卡到托马斯·伯恩哈德的荒诞美学与怪诞笔法,都在他笔下获得新生,"文学院评价道,"但他的创作维度更为广阔,东方哲学中的冥思气质与精微韵律同样滋养着他的文心。"

早在揭晓前,卡撒兹纳霍凯伊便是热门候选人。

文学院特别指出作家标志性的流动叙事——那些摒弃句号、蜿蜒绵长的句子如同密不透风的蛛网。

院士史蒂夫·塞姆-桑德伯格赞叹:"尽管绵密的长句已成其标志,但卡撒兹纳霍凯伊的笔触始终保持着举重若轻的诗意之美。"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盛赞这位"国家骄傲",称其获奖是匈牙利文化的里程碑。

成长于犹太中产家庭的卡撒兹纳霍凯伊,其创作养分既来自铁幕时期的切肤之痛,也源于1987年移居西柏林后漫游世界的见闻。

他的小说、散文与短篇在第二故乡德国与母国匈牙利拥有最多知音。

这位被评论界称为"阅读挑战"的作家,曾自陈其风格是"将现实审视至疯癫境地"。

"正是他洞穿社会秩序虚妄的清醒目光,与对艺术力量矢志不渝的信念,促使我们授予此奖。"塞姆-桑德伯格强调。

文学院透露,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1989年读完其第二部作品《反抗的忧郁》后,便将其奉为"末日叙事大师"。

这部被文学院称为"狂热恐怖幻想"的小说,讲述神秘马戏团携巨型鲸鱼尸体造访匈牙利小镇引发的连锁震荡。

《纽约客》评论家詹姆斯·伍德曾称其1999年作品《战争与战争》是"阅读生涯中最令人坐立难安的体验"。

被问及创作源泉时,卡撒兹纳霍凯伊直言:"苦痛本身",他将生存的当下形容为"极其晦暗的时代"。

"凝视当今世界格局的悲怆,就是我最深的灵感源头。"作家如是说。

透过文学经纪人发布的声明,他坚信文学始终存续希望:"诺贝尔奖印证着文学超越功利诉求的独立价值,证明严肃阅读仍未消亡。"

"对坚持阅读的人而言,它守护着美、崇高与庄严的本真存在。即便对生命之火将熄者,文学仍能点燃希望微光。"

卡撒兹纳霍凯伊成为继2002年凯尔泰斯之后第二位获奖的匈牙利作家。

长久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因过度青睐西方白人男性作家备受争议。

自1901年设立至今的122位得主中,仅18位女性作家折桂,包括去年获奖的韩国作家韩江。

诺贝尔奖除荣誉证书与金质奖章外,还包含120万美元奖金。

卡撒兹纳霍凯伊将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从卡尔十六世国王手中接过殊荣。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