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美国西雅图,一场无声的住房困局正在蔓延。当年以合理价格购入宽敞住宅的中产阶层,如今陷入"大房子困局"——配偶离世、子女离家后,独居老人守着空荡的房屋,却被高额维护费压得喘不过气。更讽刺的是,尽管房产增值数倍,他们却发现自己被"锁"在豪宅里:小户型房价涨幅更大,置换后可能背负更高房贷,低利率优势消失,还要面对搬家带来的情感冲击。这种困境不仅造成个人生活品质下降,更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急需大房子的年轻家庭无房可买,而空巢老人被迫闲置多余空间。当房子从安居乐业的象征变成沉重的枷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整个住房体系亟待解决的深层危机。

西雅图电——布伦达·比森深爱着她的房子。这里曾是她与丈夫每日晨醒相拥的暖巢,也是催促女儿奔向学校的起点。她从未想过,这座位于华盛顿州南金县、曾经充满生机的住宅,如今会变得如此空荡寂寥。

自2018年丈夫猝然离世、女儿搬离后,五间卧室中有四间常年空置。曾经承载着频繁脚步声的楼梯,如今成了这位行动不便女士通往卧房的障碍。账单如潮水般涌来,这座二十年前购置的大宅,维护费用正不断堆积。

尽管对美好往昔充满眷恋,比森已准备换购小户型住宅。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像比森这样早年在地产热区置产的人,虽然享受了房价飙升的红利,但置换小户型并非水到渠成——至少绝不轻松。

高昂的住房成本与贷款利率让人们深陷围城。即便房主全款售房,这笔钱也远不如从前经花——西雅图房价高居全美前列,大小户型价差正在急剧收缩。

对部分人而言,除非全款支付,否则置换计划根本无法实现。失业的离婚人士、固定收入群体与丧偶者申请房贷时面临更多阻碍。而市场上不仅整体房源稀缺,价格合理的住宅更是凤毛麟角。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无法换房,结果都是加剧整体房源紧张,尤其对于金县的大户型住宅而言。

比森不愿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却不知如何破局。

因行动不便被迫离开特教岗位后,她仅靠伤残补助与社会保障度日。她担心自己无法获得房贷资格,售房所得也不足以在女儿居住的照护区购置合适的住所。

在找到解决方案前——她期待能招到租客——她将继续把近四分之三收入投入住房开销。

"我进退两难,"58岁的比森坦言,"离开举步维艰,留下亦是煎熬。"

代际裂痕

这场困局背后潜藏着尖锐矛盾——年轻一代对占据大户型却不愿换房的长辈充满怨气。

"这是住房保障缺失导致的恶果,"温德米尔首席经济学家杰夫·塔克指出。

年轻一代对长辈固守非必需住房深感不满。当前房源储备创历史新低,西雅图地区尤甚,无数家庭正为觅得安居之所苦苦挣扎。

西雅图房产经纪人坎迪斯·哈根表示,需要三居室以上的大家庭处境尤为艰难。

"市场几乎无房可选,"她无奈道。

全面短缺推高了整体房价,但涨幅并不均衡。

根据西北多重挂牌系统数据,今年截至目前,大户型(1200-2199平方英尺)中位价已达66.5万美元——较十年前暴涨2.2倍。

而小户型(500-1199平方英尺)涨幅更为迅猛。50万美元的中位价较2015年上涨约2.4倍。塔克分析,在供应紧张的区域,土地价值远超地上建筑,导致入门级住宅与置换成本水涨船高。

"不断有退休人士、空巢老人向我表达震惊——小户型房价竟如此高昂。"

无力还是不愿?

确有许多人具备换房条件却不愿行动。

塔克指出,人们眷恋大宅提供的私密空间与举办家庭聚会的自由。对多数人而言,离开可能居住终生的家园缺乏足够动力。

2021年AARP调查显示,八成老年人希望原地养老,尽管无数数据证实置换能带来可观储蓄。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释放这些资金——尤其当他们还背负房贷时。

按西北多重挂牌系统记载,2019年四县区1200-2199平方英尺住宅中位价为42.5万美元。假设当时支付20%首付并获3%利率,月供本息约1433美元。

时至2025年欲置换时,同区域小户型中位价已跃至50万美元。旧宅现值约66.5万美元,贷款余额29.4万美元。

根据Zillow数据,售房后偿贷及交易成本(通常为售价8%-10%),按低值计算仅剩31.78万美元。

若将全部资金投入50万美元新宅,申请6.26%利率贷款,月供约1123美元。

虽每月节省310美元,但需投入全部现金积蓄,并重新开始30年还贷周期。

若想保留10万美元售房款,月供将升至1739美元——反超原月供306美元。

西雅图房产经纪人丹尼·格雷科指出,对于找不到心仪价位住宅的人,省钱的诱惑可能毫无意义。

"根据目标区域不同,资金可能仍然捉襟见肘。"

物流挑战也可能抵消所有节省。置换过程中可能需要临时租赁仓储空间。附带售房条件的购房要约对卖家吸引力有限。

"即便已还清贷款,置换也充满挑战。"

"被房子铐住"

亚伦·坎普的五居室住宅即将变得过于宽敞——他与妻子即将成为空巢老人。3100平方英尺意味着无休止的维护、清洁与税务。

尽管渴望置换,但除非选择公寓(他们绝不考虑),经济上并不划算。49岁的坎普在疫情前重贷,享受着3%利率红利。

如今金县房价较其2016年购房时暴涨80%,平均贷款利率更是翻倍有余。

尽管本月房贷利率降至6.26%令人欣喜,仍远不及2020-2021年3%左右的水平。

根据西北多重挂牌系统中位价,对大宅业主而言,公寓是比小户型更划算的选择。公寓价格涨幅始终缓于独栋住宅,当前中位价仅相当于大户型的68%,而小户型则达75%。

但房产经纪人透露,鲜有大宅业主愿置换公寓。他们已习惯宽敞空间,且对公寓管理费心存抵触。

坎普计划退休后移居更实惠的海外地区,购置小户型住宅。

"我知许多人同病相怜,我们被房子束缚。这并非坏事,"他坦言,"总体而言我无可抱怨,但确实阻碍了众人置换的脚步。"

51岁的埃莉诺·佩恩深有同感。三个子女相继离家求学,空置的卧室让住宅显得前所未有的空旷。

"我们认为有责任为社区腾出空间,"她说,"占据超额空间是对环境的不负责。"

经精密计算,置换将令她捉襟见肘。当前利率3%,2020年购房的贷款尚未还清。售房利润不足以购置理想新居。

"工薪阶层难以全款购房,尤其像我们这样三个子女同时读大学的情况,"她解释,"其他方面的开支正在不断失血。"

身为房产经纪的佩恩亲历小户型房价增速超越大户型。她不得不经常与客户进行艰难对话,厘清他们在此市场中的实际购买力。

"当前房地产市场对所有人都不友好。"佩恩叹道。

恐惧深渊

与众多未亡人相同,比森的困境不仅源于对选择的失望,更源于对财务决策可能使境况恶化的恐惧。

搬迁的念头令她望而生畏,但固守现状同样令人不安。

她通过绘制石块转移对医疗与住房账单的焦虑,但深知必须做出改变。

"我勉强能维持,"她轻声说。

住宅尚有15万美元贷款未清,且房屋状况堪忧,难以在不新增贷款的情况下购置新居。

"在这样的市场,即便想要1200平方英尺住宅,也要面对50万美元高价,"她计算着,"售房所得远不足够...自丈夫离世,房屋正在我耳边崩塌。"

本月Zillow显示其所在区域仅四套独栋住宅标价低于50万美元,其中一套竟是带铁窗的旧牙医诊所。

联排别墅与公寓更符合其预算。但置换期间的流动资金缺口、新房首付与搬迁成本令她陷入僵局。日常开支与医疗账单已令她左支右绌。丈夫离世时,她失去了三分之二收入。

"我过着锱铢必较的生活。"她坦言。

比森正考虑将半间房屋改造为出租单元。虽需增建淋浴间,但这项投资远比搬迁令人安心。

"想到搬家我就心惊胆战,"她倾诉,"我依恋这房子,我丈夫在此离世。"

受困于某地——尤其是难以负担之所——会带来孤绝与瘫痪感。但专家表示,若能勇敢迈出一步,现实选择可能远超想象。

"人们常高估置换的难度,"塔克指出,"房价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对许多人——特别是比森这类处境者——而言,置换并非易事,甚至可能不是正确选择。

但咨询优秀房产经纪人有助于厘清房屋价值与置换选择。贷款经纪人能为固定收入者发掘未知的灵活贷款方案。

"人们往往只看到购房标价震惊,却未全面认知售房可能释放的资产净值。"塔克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