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AI浪潮席卷全球,ChatGPT等工具俨然成为科技界新宠,但45亿美元估值AI独角兽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托马斯·沃尔夫却投下一枚深水炸弹。他犀利指出,当前AI模型本质上只是“语言模仿者”,永远学不会科学家的叛逆与颠覆。当萨姆·奥尔特曼等大佬畅想AI将百年科研压缩至十年时,沃尔夫却道破天机:只会预测下一个词的AI,如何诞生哥白尼式的日心说?这篇争议性发言犹如AI狂欢中的一盆冰水,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科学革命,需要的是打破常规的锋芒,而非亦步亦趋的恭维。

某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直言,OpenAI等实验室开发的现有人工智能模型,根本不可能催生重大科学突破。这番言论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当前科技圈对AI的过度追捧,以及该领域大佬们的豪言壮语上。

估值45亿美元的AI初创公司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托马斯·沃尔夫此番表态,与OpenAI掌门萨姆·奥尔特曼、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等AI巨头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沃尔夫所指的科学突破,是诺贝尔奖级别的颠覆性思想。比如提出“日心说”理论的哥白尼——他首次论证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其他行星皆绕其运行。

沃尔夫直指当前聊天机器人的两大硬伤。首先是诸如ChatGPT之类的产品,总在无原则迎合提问者。回想你是否曾向聊天机器人提问,而它总会夸赞你的问题多么精彩绝伦。

其次,支撑这些聊天机器人的模型,其设计初衷仅仅是“预测句子中最可能出现的下一个词”。

但他同时点明科学家的两大特质。首当其冲的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往往特立独行,敢于质疑主流观点。

“科学家从不会试图预测最可能出现的下一个词。他们追求的是看似极不可能、却最终被验证为真理的颠覆性发现。”沃尔夫强调。

这位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近几个月持续思考该议题。引发他深度反思的,是Anthropic公司阿莫代撰写的文章——其中断言“AI赋能生物医学领域,将把人类生物学家未来50-100年的科研进程,压缩到5-10年内完成”。

这个观点促使沃尔夫重新审视AI发展现状。在他看来,依靠现有模型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种跨越。

沃尔夫预测,这些聊天机器人和工具未来更可能扮演“科学家协作者”的角色,通过辅助研究来激发人类的新思路。

某种程度上,这种协作已初见端倪。谷歌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该公司承诺这项技术将助力科学家研发新药。

但一批新兴初创公司正试图推动AI迈向更高境界——直接实现科学突破,Lila Sciences和FutureHouse正是其中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