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诺贝尔和平奖的归属向来牵动国际视线,而今年白宫与评委会的隔空交锋更是引爆舆论。当特朗普团队高调宣称“被忽视的人道主义精神”,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却以“阿尔弗雷特·诺贝尔的遗嘱”作为回应,这场关于政治与和平的辩论已然超越奖项本身。从《亚伯拉罕协议》到巴以停火谈判,从“终结七场战争”的豪言到军事部署的争议,当全球最具话题性的领导人遭遇百年荣誉殿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荣辱之争,更是当代国际秩序中权力与价值观的激烈碰撞。此刻,让我们透过这场沸沸扬扬的提名风波,审视和平的真正定义。

白宫近日痛斥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忽视特朗普的贡献。

白宫通讯总监史蒂文·冲在社交媒体发声,指责评委会“证明他们将政治置于和平之上”,未能让美国总统获得此项荣誉。“他怀揣人道主义者的赤诚,世上再无人能凭意志撼动山河”,冲这样写道。

当被问及特朗普积极争取奖项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尤尔根·沃恩·弗里德内斯回应:“在诺奖百年历程中,我们见证过各种形式的造势活动。每年收到数千封来信,人们都在诉说他们心中的和平。”此番表态正值特朗普因医疗预约疑云面色异常橙黄引发关注之际。

据《镜报》报道,这位委员强调:“评委会所在的会议室悬挂着所有获奖者肖像,那里充盈着勇气与正直。我们的决策仅基于阿尔弗雷特·诺贝尔的遗志。”

本届和平奖最终授予委内瑞拉反对派政治家玛丽亚·科里纳·马查多,表彰她“为促进委内瑞拉人民民主权利不懈努力,为实现从独裁到民主的公正和平过渡而斗争”。

特朗普曾公开寻求该奖项,获得全球政界多人提名——其中不少人力图讨好这位世界最具影响力领袖。他屡次嘲讽前任奥巴马“毫无建树却获殊荣”。

其支持者提出佐证:特朗普在首任期内推动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并宣称终结七场冲突——尽管提名截止日距其第二任期伊始仅11天。

公开造势无疑损害其获奖几率,诸如对委内瑞拉涉毒船只实施法外处决、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向美国城市派遣军队等争议举措同样影响评断。

面对特朗普团队在结果公布后的游说质疑,弗里德内斯再次声明:“诺奖百年史中,我们见识过各类竞选手段。每年收到数千封定义和平的来信。”

伊薇特·库珀被质询特朗普是否值得获奖

“悬挂获奖者肖像的会议室凝聚着勇气与正直,我们唯依诺贝尔遗志决断。”

纽约共和党众议员克劳迪娅·坦尼去年12月以推动《亚伯拉罕协议》为由提交提名,该协议促成以色列与多个阿拉伯国家2020年建交。特朗普及其追随者或将此次落选视为刻意怠慢,尤其考虑到他在推动以色列与哈马斯开启停火谈判中的作用。

1901年设立的和平奖部分旨在激励持续和平实践。诺贝尔遗嘱明确该奖应授予“为民族和睦、裁减军备、推动和平会议作出最大贡献者”。

历史上三位美国在任总统获此殊荣:西奥多·罗斯福(1906)、伍德罗·威尔逊(1919)与贝拉克·奥巴马(2009)。吉米·卡特则在卸任二十载后的2002年获奖。

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于2007年获得和平奖。

早在特朗普执政前就屡遭其抨击的奥巴马,在任期初年即获表彰。

“他毫无作为却得奖”,特朗普周四猛烈炮轰,“他们把奖项送给除了摧毁我们国家什么事都没干的奥巴马”。

在自陈获奖理由时,特朗普常强调终结七场战争,然而其中部分所谓“冲突”实为紧张态势,其调解作用亦存争议。

尽管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现曙光,全面停火计划诸多细节仍不明朗,包括哈马斯解除武装及加沙治理问题。与此同时,特朗普在2024竞选中宣称“一日可解”的俄乌冲突,至今未见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