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曼彻斯特的刀光刺破礼拜日的宁静,我们再次目睹了仇恨的野蛮生长。这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文明社会共同面临的疮疤——从科罗拉多到华盛顿,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反犹主义的幽灵正在全球悄然变异。当犹太会堂的彩窗映出警灯闪烁,当地铁里的戴帽老者下意识压低圆顶小帽,这些细微颤动背后是正在撕裂的社会肌理。本文通过《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揭示巴以冲突阴影下英国犹太社区的生存困境。在政治博弈与人道危机交织的漩涡中,我们既需直面仇恨犯罪的残酷现实,也要看见不同族裔在创伤中的共生挣扎——因为任何形式的种族仇恨,最终吞噬的将是整个文明的根基。

当英国曼彻斯特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华盛顿等城市共同登上反犹暴力事件的悲情名单时,英国犹太人震惊而悲痛地意识到:本国本已抬头的反犹主义,已变异成更致命的形态。

与其他欧美国家相同,自哈马斯武装分子袭击以色列平民及以军随后在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近两年来,英国记录到的反犹事件显著激增。

尽管过去十年警方挫败的多起恐袭阴谋都涉及犹太目标,但英国近期尚未发生过针对犹太会堂的定向暴力事件。

"我们从未遭遇过此类事件,"伦敦伯克贝克反犹主义研究所联合主任戴维·费尔德曼坦言,"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

此次袭击势必将激化英国关于加沙战争的辩论——这场战争已引发全球反犹浪潮及对以色列的强烈反弹。

海顿公园希伯来集会外发生的车辆冲撞及持刀袭击令人心悸,令人联想起六月博尔德的哈马斯人质救援集会遇袭事件,以及两个月后以色列驻华盛顿使馆两名工作人员遭枪击身亡的悲剧。

费尔德曼今日表示,在袭击者身份动机未明前,不宜武断将反犹事件激增与本案直接关联。但这起造成两死四伤的惨案,必将对犹太群体产生难以预估的冲击波。

"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可能性的认知,"费尔德曼指出,"犹太社群将如何消化这场悲剧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反应将呈现分化——英国犹太群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分裂。"

袭击发生数小时后,恐惧与悲痛的阴霾笼罩全国犹太会堂及社区中心。

警方迅速部署警力守护这些场所,北伦敦热门犹太中心JW3大门前可见警员与拉比交谈的身影。

追踪反犹行为并与政府协调安保的英国慈善组织"社区安全信托"紧急发布警示,要求民众勿在公共建筑外聚集,并建议犹太会堂始终保持大门紧闭。

该组织今年已多次拉响反犹主义警报:1至6月共记录1521起反犹行为。

其中包括人身攻击、财产破坏、涂鸦、网络霸凌及3起"极端暴力"事件。这是该机构有记录以来全国第二高的反犹事件数据。

最高纪录出现在2024上半年——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导致约1200人遇难后,反犹事件飙升至2019起。

以色列在加沙的报复性军事行动已造成数万人丧生,其中多数为平民。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承认反犹浪潮卷土重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仇恨正在重新蔓延,英国必须再次战胜它。"他在紧急内阁会议后郑重声明。

评论家指出,早在周四深夜袭击事件前,英国紧绷的社会氛围已让许多犹太人担忧日常生活遭受暴力威胁。

"过去几年我目睹犹太朋友切实担忧自身安全,担心孩子乘坐地铁,忧虑年迈父母使用公共交通,"曾任英国大屠杀事务特使的保守党上议院议员埃里克·皮克尔斯接受时报电台采访时痛心表示,"这折射出社会已变得何等情绪化与戾气横生。"

与其他欧洲首都一样,伦敦每周都会出现大规模抗议以色列加沙军事行动的游行队伍,这些活动多数保持和平,但加沙持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始终是焦点。间或也有规模较小的亲以色列集会。

但抗议政治正变得危机四伏。

在英国活动人士闯入皇家空军基地,向战机引擎喷洒红漆并用撬棍破坏后,政府近日将最引人注目的亲巴勒斯坦组织"巴勒斯坦行动"列为恐怖组织。

九月伦敦警方逮捕了800余名声援该组织的示威者,多数因手持支持标语被拘留,少数被控袭警。

斯塔默近期宣布英国将追随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葡萄牙承认巴勒斯坦国。

他直言此举源于加沙人道危机——"饥荒与破坏已令人无法容忍",并称这将助推巴以和平进程。

英国已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内阁中两名极右翼成员——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与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列入黑名单,同时部分暂停对以武器出口。

斯塔默正面临工党成员要求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措施的压力。

有人批评他设置巴勒斯坦建国承认条件,与法国做法相左;也有人指责未全面禁止武器销售。

英国仍在供应F-35战机零部件,这些战机正被以色列空军用于加沙空袭。

议会工党后座议员席频频传来"种族灭绝!"的怒吼,尽管英国政府尚未认定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中犯下此罪。

费尔德曼透露,加沙惨状同样撕裂着英国犹太社群。

他指出最新调查显示"锡安主义理念在英国犹太人中正失去吸引力",年轻群体尤为明显。

专注社会公正的英国智库卢尼米德信托近期报告预警:当前保护犹太人免遭仇恨犯罪的措施已然失效,甚至可能因其他群体认为未获同等保护而加剧社会紧张。

斯塔默向英国犹太人郑重承诺:"我向你们保证,未来数日你们将看见另一个英国——充满同情、正直与关爱的英国。这个英国必将携起手来,用温暖臂膀守护你们的社群,证明这片土地永远让你们安居乐业。"

这位妻子为犹太裔的首相,显然希望这些话语能传递慰藉。

随着袭击者背景与动机逐渐浮出水面,曼彻斯特的鲜血很可能在中东战火引发的全球愤怒浪潮中,投下又一枚重磅炸弹。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马克·兰德勒

摄影:安德鲁·特斯塔

©2025 纽约时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