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整个脑袋都被含进了鲨鱼嘴里,”墨西哥海洋科学家莫里西奥·奥约斯在哥斯达黎加医院病床上回忆时仍心有余悸。
这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上周六佩戴好水肺装备,潜入距哥斯达黎加西南数百公里的科科斯岛海域,正为鲨鱼保护研究进行标记作业。
下潜至37米深度时,他很快发现一条3米长的加拉帕戈斯鲨——这是种迁徙性物种。他迅速用杆镖发射器射出标记器,精准嵌入鲨鱼背鳍基部。
然而这个寻常的科研日突然风云突变。48岁的奥约斯转眼从观察者变成了猎物。
数英尺外的鲨鱼猛然张开血盆大口直扑而来。
“它侧身朝我冲来,速度快得惊人,”周三接受采访时他声音微颤,“那张巨口完全张开,不到一秒我的整个头颅就被吞没在黑暗中。”
颅骨受压的碎裂声令他心悸,“但仅仅是挤压感。当鲨鱼触碰到我的头骨时立即松口,转身游走了。”
鲜血与海水瞬间充满被撞歪的面罩,潜水装备的通气管已被利齿齐根切断。
视线模糊中,他透过渐远的阴影感知到鲨鱼正在撤离。
“那道阴影在我眼前闪现了两次,”他深吸一口气,“如果它有意攻击,我早已命丧深海。”
更多惊险瞬间
新西兰“被鲨鱼截胡”:年轻渔民海钓时痛失巨型真鲷
国际悉尼鲨袭悲剧:冲浪者遇难后新州紧急叫停防鲨网试验
国际“基石陨落”:悉尼鲨袭遇难冲浪者父亲获社区追思
国际哥斯达黎加渔民惊现橙色护士鲨
在失血与缺氧的双重危机下,他凭借肾上腺素支撑缓慢上浮减压。经过系列短促呼气浮出水面时已几近昏厥。他死死抓住考察队小艇边缘,在队友协助下登船,先被送往科科斯岛接受公园医护人员急救,随后转往大陆救治。
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的病床上,奥约斯透露正在等待颌骨手术——其头皮撕裂伤与面部穿刺伤共缝合27处,恰好对应鲨鱼嵌入皮肉的27颗利齿。
作为科科斯岛海底山脉鲨鱼迁徙研究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奥约斯此行旨在评估商业捕捞对鲨群的威胁。考察队9月20日从哥斯达黎加出发,两天后在科科斯岛海域完成首次下潜。
这场生死遭遇发生在科考之旅的第六个潜水日。
与奥约斯合作的“鳍相连”海洋研究保护组织主任亚历克斯·安东纽指出:“他的应急反应与普通潜水员截然不同,这源于对鲨鱼行为的深刻认知。”
“这就是荒野,”安东纽补充道,“永远充满未知。”
这位30年来标记过无数大白鲨、虎鲨的海洋专家坦言,那个午后深潜瞬间转变成非常规求生考验。在这个领域,资深科学家始终对周遭环境保持敬畏与防御的双重态度。
当时同在深潜的同伴直到鲨鱼游远才得以靠近施救。
“最让我恐惧的是窒息感,”奥约斯抚着绷带回忆,“我拼命吸气却无济于事。”
“整个过程如同慢动作回放,但我的思维异常清醒,始终在计算求生步骤。”
本次科考中他成功标记了双髻鲨、鲸鲨等多种鲨类。据其分析,作为顶级掠食者的加拉帕戈斯鲨通常因不怕人类而更易标记。
他将上周遭遇的雌鲨行为解读为被标记后的应激反应。
“它原本向下游动并未注意到我,直到感应到标记器的刺痛,”奥约斯理性分析,“这是防御性撕咬,它只是在守护自己的安全距离。”
这也是他生涯首度被袭。
“三十年来我与鲨共舞,”科学家眼神坚定,“它当时也受惊了,这并非它的过错。”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记者:克里斯汀·豪泽
©2025 纽约时报公司版权所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