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微软首席技术官周三表示,未来将主要在其数据中心使用自研芯片,此举可能削弱对英伟达和AMD等芯片巨头的依赖。
半导体和服务器如同AI发展的命脉,始终支撑着人工智能模型与应用的进化。
迄今为止,英伟达凭借其图形处理器(GPU)统治着这片疆域,而竞争对手AMD仅分得较小市场份额。
但包括微软在内的云计算巨头早已未雨绸缪,为数据中心量身定制专属芯片。
在由CNBC主持的意大利科技周对话中,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首度披露公司AI芯片战略蓝图。
目前微软数据中心主要采用英伟达和AMD芯片,核心策略始终是选择能提供"最佳性价比"的硅基芯片。
"我们对芯片品牌没有宗教式崇拜...多年来英伟达始终是最优性价比方案,"斯科特坦言,"为保障算力供给,我们愿意考虑所有可能性。"
与此同时,微软自研芯片已悄然投入实战。
2023年,微软推出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Azure Maia AI加速器及Cobalt CPU。更令人振奋的是,下一代半导体产品已在研发进程中。上周,这家科技巨头更祭出"微流体"冷却黑科技,直指芯片过热行业难题。
当被问及长期规划是否以自研芯片为主导时,斯科特的回答斩钉截铁:"毫无疑问!"并透露当前已大规模部署微软自研芯片。
斯科特强调,芯片战略的本质是要打造贯穿数据中心的完整系统生态。
"这是关乎系统全局的博弈——从网络架构到冷却方案,我们必须掌握自主决策权,才能真正实现算力与工作负载的精准匹配。"
微软与谷歌、亚马逊正通过自研芯片实现双重突破:既摆脱对英伟达和AMD的依赖,更为特定需求打造极致效能方案。
算力饥荒持续蔓延
为满足爆炸式增长的AI需求,meta、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等科技巨头今年已豪掷超3000亿美元资本开支,重点押注AI领域。
斯科特警示,算力短缺危机仍在持续加剧。
"用"严重短缺"形容当前局面都显得保守,"斯科特直言,"自ChatGPT横空出世,我们始终处于算力建设追赶不上需求爆发的困境。"
这位技术掌门人警告,尽管微软持续扩建数据中心,算力供给仍捉襟见肘。
"即便最激进的预测也屡屡被现实超越。过去一年我们部署了惊人规模的算力设施,未来数年更将持续加码。"斯科特的话语中透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