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法学院正深陷阶层割裂的漩涡!最新调查显示,近七成法学院学生来自年收入超1.46亿韩元(约103万人民币)的富裕家庭,引发社会对法律教育阶层固化的强烈担忧。
共同民主党议员白承娥从韩国奖学金财团和教育部获取的数据触目惊心:今年春季学期,69.7%的法学院学生预估来自高收入家庭,较去年攀升1.5个百分点。在6163名在读生中,竟有4299人被划为顶级收入阶层。
所谓高收入群体,指的是家庭月收入超过1219万韩元、年收入达1.46亿韩元的前20%富裕阶层。更扎心的是,连无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也被自动归入此列。
在被称为"SKY"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等顶尖学府,高收入学生比例飙至76.3%!首尔私立大学紧随其后,平均占比达72.9%。
具体到院校,岭南大学以77.6%的占比高居榜首,首尔大学与梨花女子大学(均为77.5%)及延世大学(77.4%)形成精英院校的"富裕壁垒"。
与此形成惨烈对比的是,来自基本生活保障和近贫家庭的法学院新生仅占5.2%,这个数字在去年全国大学新生中本应达到12.6%。
在SKY名校圈,寒门法学子弟比例惨遭腰斩,仅存3.7%;首尔十大私立法学院同样不容乐观,平均仅4.6%。
专家直指病灶:法学院的门槛早已被资本和结构双重枷锁焊死。"这场竞争从本科阶段就注定失衡,富裕家庭子女在起跑线上已碾压式领先,"某私立入学辅导机构负责人揭露。
他补充道:"即便闯过入学关,从备考到毕业的天价开销,注定将弱势群体拒之门外。"
尽管政府承诺为收入最低的三个阶层提供全额学费支持,但截至2025年春季学期,这些学子在法学院仅占13.9%。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备考费、天价补习班、模拟考试支出,加上法学院本身的开销,根本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一位法学院毕业生痛心疾首,"底层家庭的孩子甚至还没参赛就被迫退场。"
白承娥议员痛斥这种"现代版世袭特权"现象:"过度依赖私人补习、模拟考试和入学咨询的畸形生态,使法学院大门彻底被家世背景操控。"
她强烈呼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必须建立更公平的准入机制,让不同经济背景的学子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使法律职业真正成为社会的缩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