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法律改革:强化受害者保护与赔偿,银行有无过失都须买单
监管机构周五数据显示,韩国五大银行今年仅赔付了10%客户申报的电话诈骗案。若计入咨询未立案案例,实际赔付率更低至冰点。
根据金融监督院提交给民主党议员李仁荣的资料,1-8月期间,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及农协银行共受理173起电话诈骗申报,其中92起进入审查阶段,最终仅18起获得赔偿。
若对比约2100起咨询案例(含未正式登记案件),银行自愿赔付率惨跌至0.8%。
自愿补偿机制覆盖《电信诈骗返还法》未赔付的损失。具体来看:国民银行处理6案赔款8352万韩元(约合5.88万美元);新韩银行处理7案赔付1316万韩元;农协银行5案赔偿4451万韩元;友利银行与韩亚银行零赔付。
信用卡公司、券商、保险等非银机构今年虽启动自愿补偿,但赔付率也仅达1.6%。
银行受理的173起案件中,60起因“自愿转账”“恋爱诈骗”“二手交易诈骗”等理由被排除审查。
18起案件被认定存在银行过失,但赔偿金额仅覆盖总损失的22%(6.38亿韩元损失中赔付1.42亿韩元)。
李议员指出:不透明的流程与低赔付率让受害者求助无门,多数人被迫接受银行单方面裁决。仅1起案件在受害者申诉后进入纠纷调解程序。
银行通过内部系统评估赔偿责任,审查委员会分别对客户责任与机构防护措施进行0-3分评分。但受害者认为该流程充满主观臆断。
例如:被冒充子女的骗子诱导下载恶意软件、泄露账户密码的受害者,竟被判定“重大过失”获评3分;而诈骗监测系统存在场景运营缺陷的银行,仅因应对方案不完善被扣1分。最终综合赔付率低至10%。
随着电话诈骗损失持续飙升(预计今年将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政府正全力强化消费者保护网。
8月,国务院调整室联合多部门宣布新规,要求金融公司和通信运营商加强防护并承担更严厉处罚。
核心措施包括修订《电信诈骗返还法》,强制负责反诈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受害者进行部分或全额赔偿,无论其是否存在实际过失。政府与执政党计划年内完成修法草案。
另据透露,本月底将推出人工智能平台,整合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与执法部门数据,构筑反诈防火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