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占克里米亚半数加油站因供应严重短缺暂停汽油销售,半岛各地出现排队抢购、配额限制现象,基础服务保障问题引发普遍焦虑。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结束俄乌冲突的"最大进展"在于"俄罗斯经济当前已陷入困境"。
当地媒体与管理部门呼吁居民减少出行节约用油,部分加油站被证实优先保障应急车辆与公共交通燃油供给。
据《基辅独立报》报道,柴油供应点较汽油更为充足,但限购措施仍普遍实施。
危机根源直击
多重压力正扼住克里米亚燃油命脉:
- 刻赤海峡物流瓶颈——依赖脆弱桥梁与轮渡的运输线命悬一线
- 俄罗斯炼油厂产能受挫——设备检修与战时能源设施遇袭导致供应间歇中断
- 价格机制失衡——管制价格与批发零售倒挂引发跨区套利与囤积居奇
- 季节性需求挤压——大陆农业收割用油加剧克里米亚供给紧张
尽管占领当局淡化危机,但经销商与车主反映加油站补货不稳定且频繁无预警停业。
官方所谓"数日内恢复正常"的承诺在以往短缺期间屡见不鲜,实际状况往往滞后于官方表态。
危机现场直击
塞瓦斯托波尔与辛菲罗波尔等城市出现长队绵延、刷卡系统间歇瘫痪、每车限购等现象,部分加油站直接挂出停售告示。乡镇居民为寻油驱车数十公里,加剧交通拥堵与事故风险。
公交系统与市政车队虽获优先保供,但若危机持续可能面临班次削减与线路合并。快递、出租车等燃油敏感行业已出现现金流断裂危机。
当局应对措施
占领当局声称正从克拉斯诺达尔地区调配资源,增派油罐车与启用储备库以稳定供应。临时配给措施包括单次交易限额与分时段销售,同时严打便携容器偷油与灰色市场倒卖。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根本缓解需同时满足三大条件:炼油厂稳定产出、刻赤走廊运输安全、吸引批发商的定价机制。若缺其一,短暂补货潮后短缺将卷土重来。
全局视角
克里米亚燃油危机暴露出半岛供应链在战时的极端脆弱性。对莫斯科而言,维持此地运转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对基辅来说,扼住通往克里米亚的军事物流节点正不断推高俄方占领成本。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